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心理障礙的時候,很多人對于心理領域的劃分不了解,對于如何區別心理障礙、精神病更是“云里霧里”
很多朋友把這兩者混淆了,一些簡單的心理小障礙也經常被誤以為是精神病,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 ▽▽▽ 心理障礙,是人某一時刻的心理特征,幾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戀、落榜、人際關系沖突造成的情緒波動、失調,一段時間內不良心境造成的興趣減退、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性格偏離等等,這些由于現實問題所引起的情緒障礙,成為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的大多數人往往可以自我調節或求助父母、親朋、老師等幫助來調節,假如通過這些調節方法仍無效果時,就需要找心理咨詢醫生尋求幫助。 此外,心理咨詢也適用于神經癥,包括強迫癥、焦慮癥、恐怖癥、疑病癥、神經衰弱以及人格問題等,還適用于心理生理障礙(即心身疾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礙、兒童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各種智力發育異常等。 心理問題分為一般心理問題與嚴重心理問題,在嚴重心理問題之上還需要判斷區分嚴重心理問題和精神病區別,其中若是屬于精神病范疇需要由具有處方權的心理醫生或精神病醫生提供專門的治療,特別是藥物治療。在心理學界與精神病學界有普遍公認的判斷病與非病三原則,即: 第一、是否出現了幻覺(如幻聽、幻視等)或妄想; 第二、自我認知是否出現問題,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療; 第三、情感與認知是否倒錯混亂,知、情、意是否是統一,由此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嚴重損害(即行為情緒是否已經嚴重脫離理智控制)。 重點在于對幻覺妄想與情感是否倒錯混亂兩個方面,對于是否有自我認知的判斷應是在這兩個重要判斷基礎之上。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率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的總稱。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遺傳、個性特征及體質因素 、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 許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減退,絕大多數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普通人也存在不承認自己有病現象,所以不能把缺乏自知力和不承認自己有病作為確定精神病的依據)。 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病等?;颊呒凹覍賾途窨漆t生積極配合,及早到醫院治療。 心理障礙與精神病不一樣 ▲心理障礙與精神病在癥狀以及治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應該區分對待。 應把因心理疾病、精神病和腦病而出現的行為不正?,F象區分開,這才好對患者對癥下藥,不要把沒病的醫成有病的。在此告訴朋友們,精神類藥物不要亂開和濫用,因為這類藥物服后都會對患者日后的身體造成損害及有嚴重的癮藥性,會對患者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交能力產生不良影響。